金坛区河头中学“和雅”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作者: 学校管理员 | 发布时间: 2020/10/15 | 6238次浏览
金坛区河头中学“和雅”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实施背景:
金坛区河头中学的课程建设是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的总体要求以及我校“和雅文化”建设的基础之上的。2016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正式发布。该研究成果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3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6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点。各素养之间相互联系、互相补充、相互促进,在不同情境中整体发挥作用。根据这一总体框架,可针对学生年龄特点进一步提出对各学段学生的具体表现要求。目前,课程、教学、评价、教研、管理等方面专家对核心素养与课程标准衔接转化的研究已经展开,重点基于核心素养总体框架,研究核心素养在课程标准中落实的方式方法。这正是各学校课程建设的大有为之处。近年来,河头中学以“和雅”文化为引领,努力打造“和而不同,雅而有致”的校园文化。经过多年的努力,“和雅”文化建设已经卓有成效,一年以来学校将“和雅”文化的触角延伸到学校课程建设方方面面,初步构建了“和雅”系列课程,在具体实践中逐步积累了一些成功经验,更好地做到了核心素养所提出的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一、实施目标:
1.学生层面
(1)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
(2)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增进身心健康。
(4)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精神,学习和掌握科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
(5)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使学生热爱学校生活,适应社会。
2.教师层面
(1)培养教师为学生发展服务的教育意识。
(2)激发学生的潜能,积极参加学校课程开发的实验、研究,确立“教师即课程”的理念
(3)鼓励教师在科研中求发展,在科研中求创新、在科研中求成长。
(4)发挥教师在教科研及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3.学校层面
探索一条符合初中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的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校本课程开发的路子,建立并完善一套较为合理的具可操作性的校本课程的设置模式,提升学校的办学理念、特色品位以及完善课程文化和学校文化。
二、主要措施
1.组织全体教师学习,动员全体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
2.制定和完善校本课程开发和管理制度,以规范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和管理工作,使校本课程开发纳入教师业务考核中。
3.以教研组为单位确定本科组校本课程开发的方向。
4.评估学生对校本课程的需求,确定课程开发的重点。
5.动员全体教师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开设校本课程。
6.充分发挥校本研训的作用,整合各科组教师的特长和优势共同开发校本课程。
三、课程结构
(一)和德课程
课程目标: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塑造一代具有丰厚文化底蕴及现代意识为一体的人才,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同时,在诵读中陶冶情操,为学生健全的人格发展与良好的修养奠基。
名称 | 内容 | ||
和德课程 | 传统文化 | 经典选读 | (七年级)----打开学生阅读文学之门,激发阅读兴趣,植入传统文化的理念。《小王子》《西游记》《草房子》《男生贾里》《汤姆索亚历险记》《城南旧事》《弟子规》 《弟子规》《论语》《唐诗三百首》 |
(八年级)----通过阅读,读出思想和信念,培养与传统文化的感情。《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老人与海》《水浒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骆驼祥子》《孟子》《古文观止》《史记》 | |||
(九年级)----通过阅读,学会思考,学会表达,学会建设自己的人生,浸润于传统文化的血脉。《目送》《文化苦旅》《林青玄散文》《苏东坡传》《蒋勋说宋词》《诗经》《人间词话》《资治通鉴》 | |||
金坛乡贤文化 | 了解华罗庚、戴叔伦 段玉裁等乡贤文化名人的事迹,学习他们身上的传统美德,用他们勤奋刻苦的精神引领感召学生。 | ||
道德养成 | 文明礼仪 (七年级) | 强化习惯养成教育、 开展综合素质积分、评选河中好少年(仁爱之星、孝义之星、礼仪之星、智慧之星、诚信之星) | |
人生规划 (七年级) | 三年梦想清单,规划奋斗轨迹,制定近远期目标。 | ||
责任培养 (八年级) | 强化学生自主管理,增强学生责任意识、 坚强班级文化建设。 | ||
公民与法制 (八年级) | 《青少年法制教育大纲》法制副校长讲坛 | ||
理想教育 (九年级) | “放飞希望”梦想课程,“自由翱翔”毕业课程 | ||
(二)和智课程
课程目标:培养学生基本的语言交流、逻辑思维以及科学探索的技能和精神以及初中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学习能力。
名称 | 内容 | ||
和智课程 | 基础拓展 | 我的母语课-----经典诵读 | |
初小衔接-----初小学习习惯的衔接 | |||
数学探究-----七巧板中的数学问题 | |||
英语口语-----礼仪交际 | |||
自然奥秘科学探索 | |||
实践创新 | 实践性活动 | 我的农场家园 创新科技节 刻纸与泥塑 | |
研究性学习 | 走进华科园 让科技融入生活,让生活展现科技。 | ||
(三)和韵课程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提高体能和运动技能水平,加深对体育与健康知识的理解;学会体育学习及其评价,增强体育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形成运动爱好和专长,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习惯;发展良好的心理品质,增强人际交往技能和团队意识;具有健康素养,塑造健康体魄,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社会责任感,逐步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进取、充满活力的人生态度。
名称 | 内容 | |
和韵课程 | 健体尚美 | 球类-----魅力篮球 |
棋类-----乐在棋中 | ||
动感健身操 | ||
阳光酷跑+花样跳绳 | ||
生命健康 | 心理健康教育 | |
感恩教育 | ||
青春期教育 | ||
安全教育 | ||
人防教育 | ||
禁毒教育 | ||
(四)和美课程
课程目标:通过学习,不断获得基本的艺术知识技能以及艺术的感知与欣赏、表现与创造、反思与评价、交流与合作等方面的艺术能力,提高生活情趣,形成尊重、关怀、友善、分享等品质,塑造健全人格,使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得到整合发展。
名称 | 内容 | |
和美课程 | 艺术人生 | 缤纷画意 |
刻纸艺术 | ||
想唱就唱 | ||
笛声悠扬 | ||
唯美生活 | 一百幅名画欣赏 | |
一百首名曲欣赏 | ||
一百篇美文欣赏 | ||
四、学生选课方法
学生选课分以下几步走:
1.向学生宣传实施校本课程的意义,激发学生参与校本课程学习的积极性。
2.学校向学生公布校本课程开设科目、指导教师及课程说明等,让学生自由、自主选择课程。
3.先按正常教学班统计学生选课情况,再根据学生第一、第二志愿,学校调整各校本课程科目学习人数,原则上组班不超过30人。
4.视学生选课情况及场地限制,按校本课程课时计划表,有目的有计划的实施校本课程。
五、教学评价内容和方式
1.对学生的评价
(1)校本课程不采用书面的考试或考查方式,但要作考勤评价记录。
(2)教师根据每个学生参加学习的态度进行评价,可分为“优秀”、“良好”、“一般”、“差”记录,作为“优秀学生”评比条件。
(3) 学习的成果。学生成果通过实践创作、作品鉴定、竞赛、评比、汇报演出等形式展示,成绩优异者可将其成果记入学生学籍档案。
2.对教师的评价
学校原则上要求全部教师都参与校本课程的实施工作,因此,教师校本课程参与工作作为教师的业务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每学期末,学校教务处负责考核,对认真开展教学和指导工作的教师发给一定的课时补贴。对教师工作考核的标准是:
(1)教师从教必须有计划、有进度、有教案、有考勤评价记录。
(2)教师应按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要求,达到规定课时与教学目标。
(3)教师应保存学生作品及在活动中、竞赛中取得成绩的资料。
(4)教务处通过听课、查阅资料、访问等形式对教师考核,记入业务档案。
教师学期综合得分=10%A+25%B+25%C+20%D+20%E
A——自评分 B——年级考核组评分(年级组长、备课组长)
C——学生评价分(每班抽取优生、中生、后进生进行评价,取平均分)
D——教导处学期教学常规工作评价分 E——教学成果评价分
3.对课程的评价
对课程的评价标准和要求主要包括:师生积极参与,主动活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广泛交往;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设置合适的活动目标;活动内容能与学科课程整合;活动与社会、家庭有机联系;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活动气氛活跃、愉悦;学生乐于表现自己,发表见解;在活动中教师起组织引导作用。
六、课程管理
(一)组织机构
成立学校校本课程领导小组,负责校本课程的总体策划,宏观调控。
组 长:刘月忠
副组长:李炳中 汤忠芳
组 员:黄刚、薛小明、朱生华、毛欣华、吴国忠、徐凯
(二)成立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小组,负责组织落实、协调、检查校本课程进行中的事务性工作。
组 长:汤忠芳
副组长:薛小明、朱生华
组 员:欧小平 雷宁玲 张霞 吴益平
徐 凯 蒋琴芳 王文玫 张鸿运
(三)日常管理机构
1.教务处
(1)制定校本课程实施方案,课时计划,加强校本课程师资管理,指导各年级组、备课组制定实施计划。
(2)落实各班指导学生了解各门学科,并做好学生选课,以便于对全校校本课程进行规划。
(3)根据计划安排校本课程的课时和教学(活动)场所。
(4)加强对每位教师开设课程的指导与测评,对活动过程进行监控。
(5)每学期召开一次校本课程研讨会,展示优秀教师的成功经验、学生的学习成果,解决存在的问题,及时总结校本课程的实施情况。
2.年级组、班主任和上课教师
(1)对学生的活动进行日常管理,协助教务处做好课程的实施、评价认定工作。
(2)对学生进行活动的安全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等。
3.教研组:加强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
七、实施步骤与措施
1.准备阶段,主要任务是启动校本课程的开发,作好思想、人员、组织、教学的准备工作,包括:
①制订方案、健全制度;
②评估学生对校本课程的需求,确定课程开发的重点;
③教务处发放校本课程申请表和参考选题;
④教师确定校本课程选题,申请表交教务处;
⑤教务处选配校本课程教师;
⑥教师挖掘教材资源,选择或编写教材。
2.实施阶段,工作主要包括:
①公布校本课程开设科目、指导教师及课程说明等,学生自主选择课程;
②统计学生选课情况,调整各校本课程科目学习人数;
③教务处确定校本课程的形式,开课设节;
④教师制订学期计划,上交教务处检查;
⑤按校本课程课时计划表,有目的有计划的实施校本课程;
⑥开展教学研究活动,研讨教材教学策略,提高教师对教材的驾驭能力;
⑦定期检查、记录、测试,反馈实验情况,对出现问题进行调查与诊断;
⑧教师按学期对教材内容、教材使用、学生学习效果进行阶段性的总结评价。
3.总结阶段,工作主要包括:
①教师整理好讲义和全部实验材料;
②教师写出校本课程分析报告,进行反思性评价;
③教务处发放学生问卷,对教师进行评价。
金坛区河头中学
2017年6月
第 1 页 共 6 页